中方县民政局:“五度”并举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水平
2023-12-08 16:47:26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袁敏 | 作者:向荣侠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8370

中方融媒12月8日讯 近年来,中方县民政局认真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,坚持聚焦脱贫攻坚、聚焦特殊群体、聚焦群众关切,“五度”并举,着力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水平。

强“力度”,确保增效扩围。积极扩面,按照“应保尽保、应纳尽纳”的原则,积极拓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的覆盖面,今年新增低保314户564人。目前,全县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727户7671人,其中农村低保对象4532户7382人、城市低保对象195户289人。逐年提标,农村低保标准由2022年的每人每年4620元提高到今年的5040元,月人均救助水平达到271.4元。城市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50元,月人均救助水平提高到395.7元。残疾人“两项补贴”每项每人每月提高到80元;集中供养提高到每人每月845元,分散供养提高到每人每月546元。同时,按照国家统一要求,及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和住房补贴,减免低收入人群医疗、教育、用电等相关费用,将城乡低保对象、特困人员、孤儿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,纳入联动机制保障范围。

提“精度”,确保精准救助。严把对象关,严格对社会救助申请对象及所有赡(抚)养人经济状况进行核查,做到“入保必核”;严把审核关,规范申请、审核、审批、公示“一个流程”,村、乡镇、县民政局逐级审核把关;严把资金关,救助资金通过银行直达个人账户;严把退出关,完善退出机制,动态调整保障对象,利用“大数据”对社会救助对象进行全面核对,并出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报告,确保“应退尽退”。今年累计新增低保对象564人,退出383人。

加“速度”,确保救助实效。出台《关于开展社会救助效能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》《社会保障服务水平提升专项推进方案》等文件,加快推进“互联网+民政”融合发展,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,适当缩减中间环节,缩短审批时限。健全“救急难”工作主动发现受理机制,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,为每个乡镇拨付2万元的临时救助备用金,将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。对急难型家庭和支出型救助家庭,采取先救后补程序资料的办法给予临时救助。2023年1月至11月份,累计临时救助65人,发放资金8.295万元。同时,通过差异化帮扶和社会救助,易地扶贫搬迁低保对象和禁捕退捕困难渔民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。

升“温度”,确保主动作为。健全社会救助“一门受理、协同办理”工作机制,在全县12个乡镇设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申请受理窗口,及时掌握辖区居民遭遇突发事件、重大变故等情况。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力度,引导动员慈善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救助,鼓励支持社会工作机构发挥自身优势,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心理疏导、资源链接、能力提升、社会融入等服务。同时,做好临时救助、医疗救助、残疾人“两项补贴”、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。2023年1至11月,累计发放百岁老人补贴4.238万元;发放80岁以上高龄津贴213.18万元;救助孤儿816人次,发放90.2万元;救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738人次,发放54.5247万元;实施站内救助531人,护送返乡1人次,送康复医院治疗3人次。

增“纯度”,确保资金安全。健全低保经办人员及村(居)干部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,长期在村务公开栏公示社会救助对象姓名、地址、救助类别等信息,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;公开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和举报方式,持续开展民政领域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专项治理和“三湘护农”乡村振兴领域监督,组织不打招呼的明察暗访,全面核查低保政策落实、特困人员供养服务等存在问题。今年以来,全县共抽查了35个村,入户调查326户644人。

责编:袁敏

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

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,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!